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促排卵

发布:2024-03-09 05:04:51   浏览 255 次   作者:重庆孕育网

对于每个女性来说,促排卵都是一个不陌生的名词,但是不少女性对于促排的了解却不是很多。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促排卵,促排卵对身体会不会有损失呢?这些都是大家所不了解的。

什么情况下需要促排卵治疗

促排卵是通过药物促进女性体内的多个卵泡同时发育,以此来增加女性受孕的机会。它主要运用于试管婴儿治疗,以及身体出现排卵障碍不孕的女性。

根据排卵药物治疗的目标可以分为诱导排卵(OI)和控制性卵巢**( COS)。OI指对排卵障碍患者应用药物或手术方法诱发排卵,一般以诱导单卵泡或少数卵泡发育为目的。COS指以药物手段在可控范围内诱发多卵泡发育和成熟,使用这种方法的女性大多拥有正常的排卵功能,因此这个方法注意应用于试管婴儿治疗。

导排卵(OI)

① 使用于有生育要求但持续性无排卵和稀发排卵的不孕女性,常见为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及下丘脑性排卵障碍 (压力、减重、锻炼、神经性厌食及低*****性腺功能减退);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闭经,稀发月经,月经不规律;

② 因为卵泡发育不良导引的不孕和反复**的女性=;

③ 为了配合宫腔内人工授精(IUI)治疗时、不明原因不孕症、轻型**内膜异位症(EMs)等;

④ 黄体功能不全的女性;

促排卵前的准备工作

促排卵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,但是它需要一定的条件,且患者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。

1、建议选择交通便利或者就近的生殖中心,在促排卵的过程中需要频繁的往返医院,耗费的时间段也比较长,就近选择或者交通便利更利于治疗。

2、需要查看输卵管的情况,防止出现输卵堵塞、积水等影响试管婴儿成功的症状,必要时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输卵管造影进行检查。

3、还需要了解男方的精子情况,女性**的当天男方取精,便于胚胎培育。提前了解精子情况便于更好的为**做准备。

4、其他。如急性盆腔炎症、生殖道畸形、卵巢早衰、药物过敏、性质不明的卵巢囊肿,生殖器官的肿瘤、乳腺癌等,应该先停止促排,先进行治疗,再听从医生建议进行促排。

促排卵治疗的过程

1、促排卵的用药时间一般在月经的2-5天。可不是干净2-5天!间或抽血、检测尿液中的激素水平,这这个期间患者需要经常去医院监测卵泡生长情况。

2、促排卵的药物分为口服和注射两种,药物也有一线二线之别。医生用药一般会先选择口服药物,的以诱导单卵泡或少数卵泡发育。在这期间以一线药物为主,再根据患者卵巢对药物的反应情况,来对药物的剂量和种类进行调整。

3、在应用促排卵药物的使用中需要对卵泡进行监测,对卵泡进行监测不仅可以了解卵泡的发育情况,还能了解卵泡对药物的反应,适时加减调整药物剂量。如果可以,还要检测血清激素水平辅助观察卵泡的发育。因此,患者需要间隔5/3/2天不等到院就诊一次。

4、使用促排卵药物后,当卵泡发育至10mm时,生长速度加快。此后优势卵泡大约以每日2-3mm速度增大,发育为成熟卵泡。当卵泡发育至1.7-2.0mm时,医生会根据激素水平预测排卵时间,安排你的下一步行动。

5、LH峰值是即将排卵的可靠指标。出现在卵泡破裂前的36小时。排卵前**内膜厚度可达1cm或以上。

促排卵的注意事项

促排卵之所以有适应症之说,就在于促排卵本身也有风险。还有促排卵过程中的困惑及注意事项,在此一并告知。

1、 对于排卵障碍患者,促排卵治疗可以增加受孕机会。仅仅是一次机会而已。

2、在促排卵之前有的患者会签署知情同意书,医生会告知患者相关风险。

3、促排卵中多个卵泡的发育有可能出现多胎妊娠。多胎妊娠属于风险妊娠,比较容易出现妊娠并发症,威胁到母体和胎儿的健康,医生一般会根据母体的情况,看看患者是否需要减胎。

4、卵巢过度**综合症的患者对药物出现过度反应,出现腹胀胸闷,腹水,少尿等症状;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脑血栓,肝肾功能障碍。千万不要自作主张服用促排药物,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。

5、 并不是每次促排卵都会有卵泡发育生长排卵。

促排卵小贴士

1、并非每一次的促排卵**都能顺利的成熟发育。

2、诱导排卵时有>3枚优势卵泡(卵泡直径≥ 14 mm),即建议取消周期。为的是避免多胎卵巢过度**综合征的发生。促排卵过程中或促排卵后,如有腹胀胸闷,及腹部剧烈疼痛,应及时就诊。

3、如果医生告诉你近期性生活,是提醒你根据监测卵泡发育情况,近期一段时间内性生活会增加受孕几率。

4、如果在一个周期内卵泡的发育情况不是很好,不用过度焦虑。医生会根据本次促排的情况调整一个周期的促排方案,力争下一下促排成功。

5、合并轻微男方因素时,建议诱导排卵配合人工授精治疗。

两次促排卵治疗时间,建议间隔1-2次月经周期,不用太过着急。 诱导排卵妊娠多发生于治疗最初3~6个月,成功诱导排卵3~4个周期仍未妊娠,建议进一步检查;如促排卵5-6个周期没有怀孕,不推荐再用。

扩展阅读


相关图文

大家都在看

友链
地域
标签
百科
资讯